- · 《大观周刊》刊物宗旨[09/07]
- · 《大观周刊》征稿要求[09/07]
- · 《大观周刊》投稿方式[09/07]
- · 《大观周刊》栏目设置[09/07]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这个女人出身皇家也没能摆脱厄运, 自己的婚姻也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且自孝庄文皇后安奉以来,我圣祖仁皇帝历数绵长,海宇乂安,子孙繁衍,想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十分安妥。”经过大臣们反复磋商,终于确定了解决的方

且自孝庄文皇后安奉以来,我圣祖仁皇帝历数绵长,海宇乂安,子孙繁衍,想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十分安妥。”经过大臣们反复磋商,终于确定了解决的方案,当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确定孝庄文皇后陵为昭西陵——将暂安奉殿改建为陵。雍正三年(1725年)十二月初十日,孝庄文皇后梓宫下葬昭西陵地宫。这时,孝庄太后已经逝世整整37年。所以她的陵园是重孙子胤禛修建的。雍正皇帝的这个解决方案是很高明的。既遵循了祖制,又满足了孝庄太后的遗愿。

其一,从昭西陵的名称看:太宗文皇帝皇太极陵寝的名称是昭陵,孝庄文皇后陵寝位于太宗昭陵的西边(河北遵化在沈阳西),陵寝的名称是“昭西陵”,所以从名称上确定墓主是太宗皇帝的皇后,昭西陵和昭陵是同一体系。虽然昭西陵紧挨着东陵风水墙,但是它和东陵完全是两个系统。
其二,从昭西陵的规制看:建有重檐庑殿顶的隆恩殿,内外有两道围墙,还建了神道碑亭。这些超过常规的做法,表明了对墓主的尊重,显示出墓主的崇高地位,根本看不出有“轻蔑”的意思,所以“为子孙看守陵门”云云不足为据。

其三,从昭西陵的地位看:因为顺治皇帝是逝世在关内的第一位清朝皇帝,他的祖父努尔哈赤和父亲皇太极都葬在关外,他第一个葬进关内的清东陵,所以顺治皇帝的孝陵理所当然是清东陵的主陵,地位最高。但是孝庄太后是顺治帝的母亲,如葬入东陵就无法显示她的地位。所以雍正皇帝想了一个办法,把孝庄太皇太后的昭西陵安置在东陵风水墙外而单独成陵,这样做可谓一举三得:既表明了和太宗昭陵的关系,又表明了墓主的崇高地位,还实现了孝庄太后陪伴顺治帝的遗愿。
因此,以孝庄皇太后“未葬昭陵”,给“东陵看门”,而断定太后曾经下嫁,显然证据不足。

而且,孝庄太后并不是清朝第一位未同皇帝合葬的皇后,在她下葬之前康熙五十六年(1717年)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死后葬在孝陵的东边,后来这座陵就命名为孝东陵。康熙帝死后葬在景陵,他的一后四妃葬入的都是棺椁。从景陵开始,先于皇帝而死的皇后先葬于地宫,但石门不关,一旦皇帝死后葬入地宫,就关闭地宫;死于皇帝之后的皇后,则另建地宫。这成为制度。孝庄太后的下葬在此之后,实际上似乎也借鉴了这种制度。

第五,关于“青梅竹马”。有人说庄妃与多尔衮是“青梅竹马”,自小时候就相恋,所以太后下嫁是有感情基础的。其实,庄妃出生在蒙古科尔沁,多尔衮则出生在满洲赫图阿拉,两地相距甚远,二人并无“青梅竹马”的可能。也有人说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到科尔沁娶亲时,多尔衮跟着去了,见到幼年的庄妃,两人相恋。实际上,努尔哈赤父子虽然都娶了科尔沁女子,但当时是送亲,而不是他们到科尔沁去娶亲,所以多尔衮也不可能去科尔沁见庄妃。庄妃从13岁起就来到爱新觉罗家庭,又和多尔衮年龄相仿,是否会产生恋情,史书不会记载,后人也无法推断。但是即使两人之间有恋情,也不能证明孝庄太后就一定嫁给了多尔衮。

第六,关于“保儿皇位”。有人说孝庄皇太后为了保住儿子福临的皇位,不得不委身于多尔衮。此说站不住脚。年仅6岁的福临能够继位,是当时多种政治势力复杂斗争和相互妥协的结果,而不是由皇太后依靠多尔衮一个人决定。实际上,多尔衮本意是自己继承皇位,根本没打算让侄子福临继位。在和皇二兄代善、皇长侄豪格等激烈角逐之后,他才接受了济尔哈朗等的建议,扶福临即位,自己和济尔哈朗做辅政王。顺治帝即位以后,如果孝庄以“色情”巴结多尔衮,只会让皇权更加容易地落到多尔衮之手。事实上,孝庄皇太后依靠孝端皇太后,对多尔衮既重用、又牵制,采取了非常复杂的政治手段,才使多尔衮最终没有突破摄政王的圈子,而保证了顺治小皇帝的地位。因为皇帝年幼,国事家事都要依靠摄政王,所以孝庄皇太后注意协调与多尔衮的关系。但是由此作为太后下嫁的依据,显然站不住脚。
文章来源:《大观周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dgzk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823/666.html